南昌市积极探索“社区(村)+食堂”助餐模式,让老人吃出幸福感

“幸福食堂”暖胃又暖心

红烧肉、西红柿炒蛋、清炒时蔬……4月15日中午,在长均乡观察村中心颐养之家,香气四溢的热菜被端上桌,老人们乐滋滋地吃着饭菜。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养老点位”问题,从老年人“桌边”入手,积极探索“社区(村)+食堂”助餐模式,以安全优质、方便可及的“家门口”养老服务,让更多老年人享受质量有保障、价格可负担的普惠养老助餐服务,让老年人在小小的饭碗中,吃出大大的幸福感。


【资料图】

8个菜随便打“家门口”食堂受欢迎

“8个菜随便打、荤素各半、汤饭管够,不仅吃得饱吃得好,我们60岁以上的老人吃一餐只要10元,这样的食堂办在家门口可方便了……这里开业了大半年,孩子不回来吃饭,我家都不开火。”位于西湖区站前西路社区的老街坊幸福食堂深受街坊邻里欢迎。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西湖区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区、老城区,常住人口48.5万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9.63万。作为全市老年人助餐服务试点区之一,西湖区建有街道老年食堂(面积100平方米以上)2个,分别为南站街道铁二社区老铁食堂和桃源街道桃花苑社区幸福食堂;社区老年助餐点18个,主要在社区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餐饮企业内提供助餐,累计服务4.86万人次。

“运营模式有三种方式,社区开办公益性助餐点、引入社会资源和现有资源共享。现在我们有4个助餐点是社区开办公益性的、10个是引入社会资源、6个是现有资源共享。”西湖区民政局养老股负责人熊斌说,下一步,西湖区在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方面,逐步解决养老助餐经营难问题,探索与品牌餐饮连锁合作,统一建设标准和装修风格,让老人便于识别;同时,拟通过“中央厨房+配送”的方式,为无法提供助餐功能的社区养老机构服务,既盘活了现有点位,同时又满足了老年人助餐需求。

餐后有水果可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今天的菜够软烂,我这牙口都能嚼得动,还有餐后水果,真不错!”长均乡观察村村民邓金根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4月15日上午,长均乡观察村中心颐养之家正式开餐。上午10时许,记者在观察村中心颐养之家看到,许多老人早早就来到这里,一边唠唠家常,一边欣赏独具本土特色的采茶戏节目,现场热闹非凡。老人们着实过足了戏瘾,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

用餐时间一到,老人有序地找好位置,等待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把打好的饭菜送到他们面前。“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可以享受这样的好政策,每个月只要出200块钱就可以每天吃午饭和晚饭。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菜都感觉更香,坐在一起聊天解闷比家里开心多了。”村民杨贤耀说,“颐养之家还有休闲室、休息室、图书室,设施很齐全,吃完饭还可以继续聊天娱乐。”

据介绍,观察村中心颐养之家通过“财政出资+个人自费+社会捐助”的集资形式,延续了“集中吃、分散住、互照应”的服务功能,围绕“乐食、乐读、乐影、乐动、乐聚”,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该颐养之家面向村内所有7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放,对行动不便、独居、高龄的老年人,可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截至目前,观察村中心颐养之家总共接待老年人85人,其中集中用餐55人,配送用餐30人。下一步,长均乡将把农村养老工作做细做实,不断完善运营管理办法,充分发挥颐养之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功能,让更多老人享受到颐养之家的便利服务。

提供套餐、点餐、定制餐等多元化服务

“菜煮得够软、味道好,我们老年人再也不担心吃饭问题了……”在南昌县玺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邻里食堂,每到饭点,便有许多老年人来到餐厅点餐,适老化环境和智能化设备,让大家倍感温馨。

“饭前等候时、吃饭时,我们相互熟悉的老年人凑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有时候在饭后都不舍得离开,继续聊着,我们老年人的幸福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今年86岁的老人邬秀英笑着告诉记者,有时候小孩忙着加班,没时间做饭也会陪自己在食堂用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玺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罗乐乐开办食堂的初衷。食堂开业以来,辖区内老年人及居民在社区食堂登记注册432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伤残人士等特殊群体92人,60岁-79岁人员182人,据不完全统计,食堂助餐达12000余人次,上门配餐服务1100余人次,中晚餐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针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我们推出三菜一汤套餐,一餐只需8元。”罗乐乐告诉记者,食堂还推出点餐、定制餐等服务,与此同时,食堂在满足社区居民中晚餐的同时,又推出粗杂粮营养膳食组合早餐,更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李戌宇邓娇丽胡云芸全媒体记者李海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