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公交第二阶段线网优化调整见成效

线网优化更精准串起百姓“生活圈”


(资料图片)

公交车行驶在八一大桥上

7月1日起,南昌公交运输集团启动第二阶段线网优化调整,分三批对18条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其中优化调整14条、集并3条、停驶1条。这也是继2022年8月实施公交骨干线网重构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新线路经过一个月的运行,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体验。

填补公交线网空白

8月1日8时许,家住丹霞公寓的王玲娜从容地来到丹霞路东口公交站等车,2分钟后,坐上了237路公交。王玲娜告诉记者,得益于237路从自家门口经过,她有了一条畅通便捷的“通勤路”,实现了“点对点”的直达。

记者注意到,虽然是早高峰,但车上并不算拥挤,车内温度也适宜。“此前,由于丹霞路没有通车,小区周边都没有公交站,需要走到青山北路附近坐车,出门至少要提前20分钟。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了公交,非常方便。”王玲娜说。

“今年3月,丹霞路通车后,我们第一时间去现场进行了探勘,并从客流走向、出行时间、换乘路径等多维度,对周边运营的多条线路开展了调研。”南昌公交运输集团运调处处长涂元鹏介绍说,通过调研发现,原237路从南昌县蒋巷过来后,直接走沿江北大道,且整条道路不能设置公交站台,因此存在运营效率较低等问题。为此,将237路集并889路,取消乘车需求极少的沿江北大道5公里路段,调整至民营大道、丹霞路运行。

“237路优化后,与更多的公交线路形成接驳,有效提高了线路覆盖范围。”涂元鹏说,随着第二阶段线网优化调整的完成,南昌高新区、青山湖区、新建区望城片区等区域公交线网的空白得到了填补。

优化低效公交线路

8月2日7时30分,聆江花园(三经路)公交站台,不少老人在此等车。

“准备坐17路到墩子塘买菜。”老人李海林表示,“17路沿线设有医院、公园、菜场,对于我们老人来说很实用,而且想去其他地方,到阳明路上换乘就行,方便得很。”李海林说。

“17路串起了我的‘生活圈’,坐上它直接可以买菜、逛公园。以前我还经常坐17路到红谷滩区的女儿家。但现在17路不经过红谷滩区了。”老人姚珍从上沙窝路东口上车,坦言对于线路的改变,起初还不太适应。“以前坐17路可以直达女儿家,但时间太长,差不多五六十分钟。线路调整后,我在阳明路直接换乘,没想到比以前更省时间。”

据涂元鹏介绍,此前17路属于常规公交,由三经路片区开往红谷滩区方向,全程单趟需要大约60分钟。“乘坐17路的老人特别多,经过客流分析,我们发现80%的客流出了三经路片区,到了阳明路就下车了。为此,在通过上站台、进社区、听民意等方式收集乘客意见建议后,我们决定将17路从常规公交调整为微循环,线路到了叠山路直接返回,不再过八一大桥。”涂元鹏说,数据显示,调整优化后的17路客流不降反升。

构建多元出行体系

近年来,随着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更趋多元,城市发展与出行需求发生历史性变化,公共交通出行从过去公交单一转为轨道为主、公交为辅,各共享方式并存的立体出行,公交线路运行效率持续下滑,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南昌公交运输集团于2022年启动公交线网全面优化调整项目,通过前期的意见收集、数据分析、效果评估、走访调研等,对全域公交线网实施“会诊”。最终通过专家的系统论证,确定了线网优化调整的总体方案。

“去年8月,我们完成贯穿中心城区南北、东西方向‘三横三纵’骨干线网的合理重构,属于线网优化的第一阶段。当时,重点是对骨干道路的17条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从目前运营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这次的优化调整属于第二阶段,主要是按照‘扩大覆盖面、填补空白区’的思路开展。”涂元鹏表示,此次线路优化有效解决了城市核心区公交重复布设的问题,填补部分区域公交线路空白,同时通过对重复率过高的次干线及支线实施优化重组,完成了公交线网基础框架体系的初步构建。

下一步,南昌公交将推出“六进公交”,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医院、进行政中心、进商业中心,通过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市民出行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以公交线网的优化升级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定制公交的推广与应用,打造多元化公交出行服务系统。(全媒体记者蔡欢文/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