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讯:青山湖区为民办实事舍得花钱

今年投入84.88亿元扎实推进132个民生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资料图)

2022年,青山湖区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教育、医疗、居住、出行、安全、文体、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共投入84.88亿元扎实推进132个民生实事项目,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教育惠民办好家门口学校

塔吊高耸、机械林立、车辆穿梭……在青山湖区临江商务区民兴路以东、江纺路以南、民营大道以西路段,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南昌市临江学校正在加速建设。该校占地面积87.5亩,建筑面积46583.23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今年底50%楼栋主体将完成封顶,计划2023年12月完工。临江学校规划建设普通班级54个,投入使用后可新增学位约2430个,极大满足周边入学需求,为城东区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今年以来,青山湖区扎实推进教育惠民工程,坚持科学布局、规划先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增加学位供给。

近两年来,青山湖区总投资约13.87亿元,强力推进包括南镇学校、罗家学校、李巷小学、临江学校、天香学校5所新校建设项目,以及全区校舍改造和功能提升项目。新建校舍总面积26.34万平方米,预计新增学位11460个。截至目前,南镇学校、李巷小学、罗家学校3个项目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已新增学位5550个;临江学校、天香学校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全区31所学校的改扩建和功能用房改造,也正在分批有序推进。

住有优居筑起群众“幸福巢”

青山湖区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核心民生工程来抓,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安置区建设,让群众安居又安心。位于青山湖南大道的肖坊、张燕村安置小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淡黄色的墙面配以深棕色的大理石装饰,显得简洁大方。小区内,园林景色秀美、跑道环绕。小区采用人车分流设计,地下车库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设置,地面采用环氧地坪漆,耐磨、防滑、防潮、防静电。此外,幼儿园、活动中心、车库、监控、智能门禁等附属设施配备一应俱全,是一座集住宅、餐饮、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现代社区。对此,征迁户李惠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青山湖区通过创新“棚改”工作机制,统筹规划、有序实施,一幢幢高品质的回迁安置房拔地而起。目前,全区已累计竣工交付了火车站东广场、青山湖大道、月坊村二期、桃湖村、临江商务区等8个安置房,完成投资约49亿元,共提供安置住宅约13000套,交付标准都达到了商品房的标准,让群众告别了老旧危房,住进了安心舒适的新房。

优化空间促进城乡更和谐

老旧小区整治改到群众心坎上,口袋公园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两整治一提升”打造乡村靓丽风景线……近年来,青山湖区大力统筹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力打造宜居、宜乐的城乡环境,让群众乐享高品质和谐生活。

“改造后,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住得很舒心。”京东镇京东小区的刘敏克见证了小区的“辞旧迎新”,高兴地说。今年以来,青山湖区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点工程,大力推进50个老旧小区改造,包括404栋1.64万户131.35万平方米,招标金额3.7亿元。除了雨污管网改造、道路“白改黑”、楼道路灯改造,还将新增停车泊位、休闲娱乐场所,增设党群服务中心、爱心车棚及公共晾晒区、垃圾分类房等,进一步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小区的幸福指数。

除了老旧小区改造,城市角落的微更新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幸福满满”。京东镇桃竹村的魏女士每天都去村口的公园散散步。不久前,这里还是个臭水塘,经过镇里统一改造后,变成了小型公园,不仅种上了槐树、桂花树等,还设置了休闲座椅、八角亭和健身器材。今年以来,青山湖区充分利用城市的拆迁腾退地以及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地块,新建口袋公园、邮票绿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

在乡村,青山湖区还大力实施“两整治一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全区四镇一园区60个行政村173个自然村(扣除已拆迁或改造的87个自然村)全部纳入,通过实施示范村、样板村、一般村等三类村整治,实现全区农村、城中村治理全覆盖,一幅“村村增绿、处处有景、户户整洁”的美丽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通过一个个民生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一项项民生保障措施的有效落实,青山湖区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已开工民生项目127个,开工率96.21%。

(周荣 南昌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邬靓)

关键词: 青山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