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关注:青云谱区:从“撒网式”管理向“点穴式”精准执法转变

青云谱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

无论何时,只要打开青云谱区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当地空气质量指标、风向、预警信息等内容均一目了然,若出现高值报警,处理机制立即启动。该监管平台是青云谱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率先建成的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项目,自运行以来,青云谱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PM2.5年均浓度由2019年40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27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由2019年8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2年61微克/立方米。用上高科技监管平台,青云谱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从过去的“撒网式”管理向“点穴式”精准执法转变,针对性、目标性大幅提升。

划分152个“500米×500米”小网格,精细监控空气质量变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天,青云谱生态环境局大气团队技术员李朵滨到单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逐一点击各网格点位查看大气污染物的数值走向,分析研判辖区当前大气污染物的演化过程和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为调度指令的下达提供科学依据。

在监管平台的显示屏上,有一张南昌市行政区划图,图中的青云谱区被若干个九宫格覆盖。李朵滨指着这些九宫格告诉记者:“这就是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我们按照3000米×3000米的数值,将青云谱区划分成7个大网格,然后在大网格内划分了152个500米×500米的小网格,每个小网格安排一名网格员,并布设了32个高密度空气质量监测微站,综合卫星遥感、空气质量地面观测、气象观测等数据,实时感知辖区空气质量状态及污染变化特征。热点网格可以将大气污染源锁定在较小的区域内,通过对热点网格的重点监管,我们就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

据介绍,设置的高密度空气质量监测微站点主要分布在国控站周边、乡镇街道、涉气企业、工业园区、项目工地、餐饮油烟店等重点区域,24小时在线、数据随时上传,可对周边大气环境中的PM10、PM2.5、臭氧等多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还能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指标。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登录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了解各网格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下达整改任务。

监管平台自动警示大气污染,网格员立即响应现场处置

日前,青云谱区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上,位于京山社区的S1276908网格发出报警指令,京山街道抚河南路的昌和峰水鉴小区附近PM10的瞬时浓度达68微克/立方米,高于周边平均水平60微克/立方米。

收到报警信息后,网格员石磊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对报警点位周边500米范围内的污染源迅速展开排查。排查后,石磊发现空气污染是由来往车辆行驶扬起尘土造成的。经督促,现场扬尘来源被整改到位。问题处置结束,石磊将报警问题类型、处置情况等内容通过手机上传至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后,向记者介绍起监管平台报警机制:“当网格与周边网格的差值大于5微克/立方米时,系统就会报警。我们接到报警信息后便会立即前往现场排查污染源,问题整改到位后,系统中的红色报警标识会变成绿色,如果没整改到位,报警标识还是保持红色,并会反复报警予以提示。”

“今年,我们通过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共推送实时报警信息百余条,全部得到有效处置。”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青云谱大队负责人吴劲松说,有了精准化监测数据作为支撑,污染源头能被及时发现、智能分析、快速定位,应急反应速度大大提高,网格员和执法人员的排查时间及工作量也大为减少。截至今年5月,青云谱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3%,同比提升12.2个百分点,全市排名上升8位。

打造链条式闭环管理模式,建立大气污染常态化监管机制

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的优势在于及时发现问题,但要用好热点网格,及时进行处置、整改,便要建立热点网格管理和大气污染常态化监管机制。

为全面掌握辖区各街道、乡镇生态环境质量,青云谱生态环境局建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分解责任、达标考核”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打造污染源发现、反馈、交办、处置链条式闭环管理模式,为生态环境实施分区域、分阶段科学监管、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青云谱区还成立了大气污染攻坚治理专班督导全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据介绍,青云谱区每个月都会对152个热点网格的月均污染物浓度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10个热点网格被列为预警网格。各街道、乡镇根据预警网格名单,组织网格员全面排查预警网格内的各类涉气污染源,对查找出来的各类环境问题,根据职责交由相关部门按期解决,整改到位。

“我们将结合目前生态环境智慧化、科学化治理的需求特点,特别是在生态环境监管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将青云谱区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打造成具有行业标准和示范效应的标杆项目,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青云谱生态环境局局长王顺根表示。(韦小宏全媒体记者邹佳伶万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