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建成843个围合区

116个围合区实现物业化服务管理,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巷道内,一道道通透的铁艺栅栏竖立起来,沥青路面铺设好后,路边栽上了绿植,空地上是健身器材,门口有了智能安防设备……原本散落的居民楼,秒变宜居小区。


(资料图片)

去年4月以来,我市全面推进城中村(开放式居民区)围合服务管理工作,按照“一围合区一策略”原则,听民意,解民忧,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水平。在推进围合服务管理工作中,我市将962个城中村(开放式居民区)整合划定为898个围合区域,目前已完成843个围合区域建设。

“我们这里的住宅楼大多以独立院落形式存在,围墙用砖块砌成,我在一楼都看不到外面,而且路口也多,人员流动情况比较复杂。现在住宅区域实行了整体围合服务管理,大家都住得安心又舒服。”东湖区墩子塘街道北湖社区居民杨涛笑着说,现在开门,搬个椅子坐在门前,看看湖水,心情特别好。

墩子塘街道社会治理办丁主任告诉记者,北湖社区地处东湖区中心地带,房屋多为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砖混结构独立院落,除12个主要通道外,还有大量小院落及楼栋的出入口可直接与外部相通。针对这一难点,相关部门充分运用了“三问一说”工作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所有原本开放的零散独立院落均建有相应的活动式围合设施,既不影响居民出行,又整体提升了居民居住的安全系数。在围合设施的选型选材上,尽可能贴近周边环境及一些老旧房屋建筑的风格氛围,真正让围合服务管理工作做到美观实用、惠民利民。

“现在社区环境干净整洁,住在这里真是越来越安心、舒心了。”在沙井街道围合区丰和小区一区的绿茵休闲广场上,居民徐大爷正在和邻居讨论围合建设后社区环境的“大变样”。

丰和小区一区新建的围合工程总长260米,采用水泥底座铁艺围栏围合成区。小区设置两个人员出入口,一个车辆出入口,居民通过刷脸进出。通过围合服务管理,“围”出居民安全感。

“我们一区于1999年建成,至今已有23年,由多栋单位还建房组成,现有居民楼10栋、36个单元、588户住户。一区属于开放式小区,四通八达,无物业公司管理,外来人员可以随意进出,流动摊点随意摆放叫卖,消防通道经常堵塞,社会治安隐患较大,环境卫生难保持、难管理。一区在围合前多次征求我们的意见建议,围合方案一致同意后才开始建设的。”徐大爷说,我们一区实行围合服务管理后,环境变得更好了,小区更安全了,出行也更方便了。

围合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市容市貌、社区品质和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都有明显助推作用。

为做好围合服务管理“后半篇文章”,我市积极完善围合服务管理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全面统筹党员、警员、网格员、物业人员等力量,打通党员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此外,我市积极指导各围合区组建成立业主委员会,依托业委会引入规范专业的物业企业,参与围合区日常服务管理。目前已有116个围合区通过聘请专业物业企业、村(居)“两委”牵头成立准物业组织等形式,实现物业化服务管理,形成长效服务机制。同时,我市统筹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筑牢平安建设基础,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城中村(开放式居民区)警情得到了有效遏制,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万雨星全媒体记者陈明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