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出台60条措施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

南昌新闻网 昨日,记者从市交管局获悉,我市出台《南昌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实际制定60条措施,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升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和事故预防水平。


(资料图片)

排查整治道路安全隐患

《方案》提出,推动双向六车道(含)以上的道路隔离护栏设置达100%,对事故多发路段采取速度控制、中心隔离等措施强化事故防范。推动各县区主、次干道沿线单位、小区的机动车出入口减速设施设置率达100%。完善路口路段夜间路灯照明设施,推动责任单位对管养范围内的车行道立柱、隔离栏、路灯杆等反光标识安装完好率达100%。

围绕“看得见、亮起来、慢下来”的要求,对单向三车道(含)以上的路段斑马线设置“阶梯式”停止线、反光道钉、减速振动标线等;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桥梁、高架出口匝道等路段,完善防护栏、示警桩、减速标线等设施;对现有城区地下通道,实行24小时开放管理,预防凌晨时段行人和非机动车伤亡事故。

强化道路运输企业监管

《方案》提出,督促运输企业、场站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定期开展内部安全生产检查。督促“两客一危”、重型载货汽车等营运车辆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力争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装置安装率、运行实时在线率、入网率达100%。

同时,加强对重型货车、共享单车等行业车辆严重违法行为和伤亡事故的深度分析,将企业及驾驶人分成高、中、低风险等级,实行分类管理,并实行抄告、约谈、通报等措施,压实企业管理责任。对不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义务,事故多发频发且不按要求整改的行业企业,及时开展联合惩戒,完善道路运输行业预警及退出机制。

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

《方案》提出,将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推动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员、社会综治网格员、农机管理员、保险公司协保员和营销员等力量融合发展,实现职能扩充、一人多岗,推动“两站两员”实体化运行。实施农村派出所与公安交管机构、警力、职能、保障等深度整合、勤务一体,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由交警中队单一管理为主向农村派出所综合治理为主转型。

深化农村公路“千灯万带”工程。科学开展平交路口渠化改造,对近年来发生过死亡交通事故的路口,增设完善警告标志、道路标线、减速带、警示桩、交通信号灯(含闪光警告信号灯)“五必上”设施,有条件的地区增设“支路哨兵”等科技创新设施,提升警示效果。针对春耕秋收、赶集赶场等农村群众出行重点时段,探索季节性客运班线、预约响应等模式,优化公交运力配置,构建模式多样的农村客运供给体系,最大程度满足农村群众群体性、潮汐性出行需求。

实现联网应用、共享共用

为强化路面勤务部署,《方案》提出,利用数字化指挥调度,实现车辆行驶、路口流量、路网承载等数据的全域、全量、全时、全维感知,根据“在途量”的动态变化,科学合理部署管理力量,推动交通流量和事故风险的精准管控。

按照“外防入城、内不出场(厂)”的原则,在国省道出入口、桥梁入口处、重点货运场站设置称重检测设备,加强对违法超限超载多发路段的流动检查,开展多部门联合处罚措施。推进监控设施向国省道、农村公路主要交叉路口延伸覆盖,逐步实现农村地区重点道路全程视频监控。推动政府、部门、社会面所有视频监控、卡口设备,全部共享接入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实现联网应用、共享共用。(全媒体记者胡彦思)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