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速讯丨打好粮食增产“第一仗”
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工厂车间加速运转,田间地头加力耕作……争分夺秒,实干奋进,全市各地干部群众正以“拼”的干劲、“抢”的状态、“争”的劲头、“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即日起,南昌日报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专栏,集中报道我市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进展成效,坚定不移开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火热实践。
开栏的话:
随着春耕的推进,昌南大地上机声隆隆,农户们抢抓农时,加紧做好春耕工作,一幅热火朝天、努力耕耘的画卷徐徐展开。
(资料图)
“虽然去年的干旱天气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但今年我承包的这100多亩水田可以有个好收成。”站在翻耕不久的水田边,南昌县三江镇岗坊村种粮大户舒建新颇为感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我们已经在部署,必将全力打赢粮食增产‘第一仗’。”南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游同南说,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南昌县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强力推动春耕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稳定作物面积
在蒋巷镇水稻育苗大棚里,绿油油的秧盘摆满一地,一棵棵秧苗破土而出……再有20天,这批秧苗就可以在插秧机上完成今年的春耕栽种。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肖继人告诉记者,大田农社在蒋巷镇五个行政村流转土地超过1.35万亩,其中有1万亩土地种植早稻。
大田农社所在的蒋巷镇有13.7万亩耕地,2022年粮食产量超过2.3亿斤,是名副其实的“昌南粮仓”。“全国两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打造高水平‘昌南粮仓’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蒋巷镇党委书记郭朝辉说。
作为农业大县,南昌县以承接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己任,持续强化工作举措,全力以赴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数据显示,2022年,南昌县粮食播种面积182.24万亩,全年总产量15.82亿斤。“今年,全县早稻面积81.5万亩。目前,早稻生产任务已分解细化到村、到组、到户。”游同南说。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厂区内六条数字化全自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订单饱满,已经排到了6月底,各部门都在赶工。”公司副总经理周建兵说。
对于主要农业生产资料,既要保证供应充足,也要保证品质优良。连日来,南昌县持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行动,加强农资质量监管,保护农民利益。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泾口乡东莲村种粮大户涂传弟说,从最初的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到如今的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从“人力耕种”到“机种机收”,十年来他亲历的农业种植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如今,农业种植“靠天收、甩汗珠、拼体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现在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App发布相关指令,实现了水稻生产全过程的智慧决策与管控。
涂传弟口中的“智慧农业”,是泾口乡于2021年引进的“京东农场无人农业生产基地”。
在这里,完成了数字化建设的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中,各个田块安装了100多个物联网设备,它们可以将数据实时传回后台的指挥调度系统,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农业数字地图,实现了水稻生产全过程的智慧决策与管控。实施数字化农业生产后,在相应的软硬件系统支持下,不仅能对水源、土壤、气象、病虫害等自然环境进行监控,还可以对化肥等投入品及除草、施肥等农事行为进行监管,实现精准化操作及科学种植管理。
泾口乡拥有耕地面积13.8万亩,粮食产量近年来一直稳定在2.5亿斤左右。“我们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已基本达到全乡全覆盖。”泾口乡党委书记樊庆华说。
2022年,南昌县粮食总产量达15.82亿斤,粮食生产创“十九连丰”。作为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南昌县交出了沉甸甸的科技兴粮“答卷”。
去年秋收一结束,幽兰镇东联村就启动了1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很多原本土地贫瘠、高低不平、道路难行的田块,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稳产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们计划投入5100万元,对1.7万亩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游同南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支撑,南昌县将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2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5.9亿斤以上。
(全媒体记者高学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