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型材料产业借力数字化开辟新空间

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资料图)

南昌新闻网讯 作为我市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之一,我市新型材料产业规模近年来持续增大,2022年全市新型材料产业实现规模以上营业收入1300.6亿元。亮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数字化改造的加持。

“数字”赋能企业绿色“智”造

在青山湖区方大特钢轧钢厂优特钢生产线上,一块块刚“出炉”的火红长条钢坯经过一道道工序加工后,变成一捆捆14规格螺纹钢,而整条生产线只有几名工人在实时查勘。

钢铁产业作为投入大、项目多、工艺流程复杂的传统产业,数字化是它飞速旋转的“新马达”和轰隆作响的“新引擎”。

在监控优特钢生产线的方大特钢智慧管控中心里,一面大型扇形屏幕前,工作人员正在记录生产数据,监控高炉的生产情况。大屏幕上一个个不断变化的数字,对应的是企业各个生产线上实时变化的生产参数。作为整个厂区的指挥中枢,所有信息在智慧管控中心汇集,所有指令从这里下达。

据介绍,方大特钢智慧管控中心是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控制系统及景区监控的融合,通过工艺数据采集、关键指标分析、5G、人工智能等手段形成集监控、分析、决策和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可视化智能实时协作平台。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升上,也体现在绿色低碳发展上。

日前,方大特钢大型技改项目245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和130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如期热负荷运行。“这两座烧结机顶部冒出来的是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蒸气。改造项目竣工后,烧结机烟气经处理后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方大特钢炼铁厂副厂长王维介绍,近年来公司加大环保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治理技术,目前已完成主要工序排放口超低排放改造。

“数字”护航企业安全生产

数字化转型对于新型材料产业来说,不仅是“新马达”“新引擎”,也是“防护罩”“安全网”。

江西洪安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保险粉、亚硫酸钠、硫酸等产品生产的精细化工企业,现有生产装置年产保险粉7万吨、无水亚硫酸钠1万吨、焦亚硫酸钠3万吨及硫酸2000吨。

洪安化工作为全球主要保险粉制造商之一,它是怎么统筹好安全与生产的?答案就在江西洪安化工有限公司行政大楼里。大楼里有一面生产数据监控大屏,这里是公司的“大脑”,可以直观、高效地进行安全管控,提升企业管理效率。该生产数据监控大屏将企业DCS工艺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燃有毒气体监控系统、消防控制系统以及SIS系统所展示的数据集中展现于信息控制中心。

该公司去年完成了“5G+智慧工厂”项目建设,一旦系统发现监测指标异常会立即报警,同时自动控制可控阀门切断相关设备运行,防止原材料报废。目前,该公司产品合格率已提升33%,生产效率提高20%。

同时,该公司对原有系统进行了集成与自动监控,对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反应速度提高了66%。该公司还构建了数字化安全巡检系统,通过对人员定位及厂区内部3D建模,依托5G的高速率、低时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信息化安全巡检巡查系统,实现一线员工日常巡检巡查及管理人员值班监督巡查的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生产人员安全系数提高43%。

“我们的系统能满足覆盖无死角、数据不出园、生产不中断、上下行带宽增强、超低时延等服务要求,使得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现了更加透明的网络化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能更高效、系统地排查安全隐患,保证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生产人员的安全。”洪安化工董事长袁显勇介绍道。

“数字”加持打造现代工厂

近年来,南昌新型材料产业企业持续打造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赋能、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的现代化工厂,社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在南昌,像方大特钢、洪安化工这样搭上数字化“快车”的企业还有很多。江铜铜板带公司上线智能生产管控系统研发系统,建成年发电量300万千瓦时屋顶光伏发电站且并网发电,今年2月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西核工业兴中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造后,每吨金属可节水22%,每天节水近100吨、节电近400度;江西江钨浩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压缩空气与制氮机空压机并网改造,每小时节约用电30度,每吨产品节约电费120元……

“下一步,我市将聚焦产业重点,推进产业链升级。不断鼓励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加强设备能源管理,淘汰高耗能、低产能的设备设施,引进先进生产工艺,促进产业升级,实施水循环利用。鼓励支持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江铜铜板带公司稳步推进国家级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同时,推动产业高端发展,支持晶安高科加快氧化锆结构陶瓷新技术开发,拓展下游产业。推进智能制造,开展数字化、智能制造改造,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市工信局原材料工业科科长周宇说。(全媒体记者刘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