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头条丨南昌积极破解慢病群众就医用药和报销的"痛点""堵点"

织密“三张网” 搭建健康桥

门诊特殊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恶性肿瘤和精神异常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就医用药的开支也不是小数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我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破解慢病群众就医用药和报销的“痛点”“堵点”,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


【资料图】

“用药网”: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减轻慢病群体用药负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病日益威胁群众健康,就医用药成了慢病群众一笔不小的开支。“我患有高血压,吃药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近十年服用的都是硝苯地平控释片。现在药品降价,三十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几块钱就可以买到,大大减轻了用药负担。”市民李书阁奶奶说。

今年11月25日零时起,我市全面执行第七批国采中选结果,集中带量采购共有60种药品,平均降价48%,涉及31个治疗类别,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疾病以及部分重大疾病用药。在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价58%,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价53%,这些慢病用药集采后,慢病群体负担大大降低。

除了减轻用药负担,我市还进一步健全“双通道”管理机制,方便慢病群众买到“救命药”。青山湖区联胜村的村民秦奶奶患有乳腺癌,现在她不用去医院购买靶向药曲妥珠单抗,在家门口的“双通道”定点药店就能买到。据悉,今年我市又新增16家“双通道”谈判药品定点医疗机构,目前已有“双通道”谈判药品定点医疗机构37家、“双通道”谈判药品定点零售药店39家,进一步打通医保服务便民“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出台《南昌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明确明年1月1日起,南昌市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正式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及门诊特殊慢病就医购药将更加便利,刷卡就医购药即时结算将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内相关定点医疗机构,部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疾病门诊费用纳入共济保障。

“服务网”:

经办服务便利化,让慢病群众少跑腿

挂号、复诊、开方、医保报销、取药……近日,市民周奶奶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申办享受慢性病资格待遇的有关手续。

填好资料后,医院当即通过网络将申请资料上传至医保部门,审核结果再反馈至医院。以往参保人申请门诊特殊慢性病需将相关认定材料递交至医保经办窗口,医保局再组织专家集中认定,整个申请流程需三个月。如今,我市部分统筹区将特殊慢性病的审核权限下放至定点医疗机构,在市内公立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完成确诊和申报两个环节,实现“就近办”,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不仅如此,门诊慢性病患者也从按月取药延长至按三个月备药。

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事项名称、事项编码、办理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环节、服务标准“六统一”,探索建立“全城通办”体系,实现医保经办政务事项清单优化、材料办理简化。取消意外伤害备案、异地转诊转院备案、异地门诊慢性病认定等8项证明材料,简化各类费用报销流程,减少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等各类申请材料。此外,我市还进一步深化大南昌都市圈、广东省七地市、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医保事项跨区域办理合作,强化协议管理,推进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保障网”:

分层救助,让慢病群众有“医”靠

家住青云谱区湖坊街道的胡笑(化名),患有糖尿病、乳腺癌等慢性病,医药费支出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负担更重。当地医保部门鉴于胡笑的实际情况,积极对她进行救助,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累计报销13.4万元。胡笑告诉记者:“有了救助机制,看病负担大大减轻,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均建立了门诊特殊慢性病保障机制,将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重大疾病列入Ⅰ类慢性病管理,其他普通慢性病列入Ⅱ类慢性病管理,Ⅰ类与住院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合并计算,统一为10万元;Ⅱ类最高支付限额为5000元左右。同时,我市着眼精准、强化协作,形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综合保障等特惠政策,做到“小病没负担,大病有兜底”,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据统计,2021年全市共有12.8万医疗救助对象由财政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医疗救助31.3万人次,其中住院5.6万人次、门诊25.7万人次;医疗救助支付17378.6万元,其中住院14387.3万元、门诊2991.3万元。(南昌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万玲)

关键词: